|
中正教育研究 Chung Cheng Educational Studies |
|
第一篇論文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也是國家講座教授楊深坑先生撰寫之〈比較教育的學術造型〉。楊深坑國家講座教授曾擔任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理事長、亞洲比較教育學會副會長及世界比較教育學會執行委員,本文正是楊教授40多年來研究比較教育理論與實務的登峰造極之作,透過比較教育研究對象與方法策略之間關係的分析,探討比較教育在整體教育學體系中的地位。本文首先進行社會科學中的理論、方法及方法論之意義與關係的分析,據以提出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之關係圖。其次,探討比較教育研究之相關領域,歸結出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策略與資料關係圖。最後,從比較教育在教育學術體系中的地位圖,進而說明比較教育之學術造型。楊深坑國家講座建構了比較教育研究的學術造型,本刊相當期待本文有益於眾多比較教育研究乃至教育學研究的讀者,引發更多學術討論。 第二篇論文為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何佳瑞副研究員的〈教育、智慧與創造性:J. Maritain的教育哲學觀點〉,從Maritain的教育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並釐清智性、智慧、藝術及創造性之間的關係。作者長期關注Maritain對於藝術創作理論與藝術教育的思考。該研究則是著重於會通Maritain的教育哲學與藝術哲學,並從中探究一種整全之人的教育願景,根據Maritain的觀點,人之整全生命的最高成就表現為智慧,而人的創造性活動是人通向其最高生命成就之實踐的最佳道路。作者指出無論我們有多麼美好的教育理想,現在仍然有必要審慎地思考將生命的創造性與智性、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實踐上所面臨的挑戰與難題,以此作為對於教育實踐之反思,值得教育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參考。 第三篇論文為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黃柏叡副教授所著之〈歐洲高等教育的社會面向與教育公平之研究〉。從二十世紀晚期以來,藉由高等教育取得技術與能力變得愈來愈重要,盡可能地擴張高等教育參與機會已成為勢在必行的趨勢。另一方面,如何取得更多的高等教育就學機會,被視為促進弱勢群體得以向上流動並使社會更為整合的機會。此研究檢視歐洲聯盟在波隆那進程中所提出的社會面向概念與內涵,針對相關政策文本與研究文獻進行分析,是否足以作為歐洲高等教育區達成教育公平理念的目標。研究發現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由於歐洲各國對於社會面向的對象與擴大高等教育參與的措施等方面缺乏一致的界定,導致歐洲在達成高等教育公平的理想上面臨了嚴峻的挑戰,頗值得我國關心高等教育發展者引以為鑑。 第四篇論文〈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自主學習影響之研究:以教師教學風格為中介變項〉,是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賴協志副研究員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地區150所高級中等學校之401位教師為分析樣本,運用積差相關及廣義線性模型,進行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教師教學風格及學生自主學習這三者的關聯性分析。本研究發現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自主學習之整體相關最為密切;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愈能積極展現組織公民行為,則愈能建立學習者中心型之教學風格;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愈能建立學習者中心型之教學風格,則愈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教學風格對於組織公民行為影響學生自主學習存在顯著的中介效果。據此,作者建議教師應積極強化人際互動、敬業樂群、熱心助人等組織公民行為,同時能形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風格。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
||
201906 (18:1期)期所有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