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Research |
|
第一篇論文從後結構女性主義觀點出發,透過質性研究,從空間、時間、論述、檢核以及權力關係等面向,嘗試理解約莫在千禧年後臺灣中學舞蹈教育的身體形塑過程圖像,以及舞蹈班女孩們如何實踐身體反思。作者李淑菁教授與廖翊廷老師認為,除了透過具體空間上的區隔配置、時間上嚴密訓練時間表與考核、生活上飲食與身體控制的專業論述與施為,師生、學長姐不可踰越的階序文化與影響脈絡,更是穩穩地維繫住階層化權力關係下認定的舞蹈班女孩身體規訓歷程,而磨心志的話語、尊師重道、身份差序這些華人儒家社會文化,更在台灣升學體制與高度競爭文化中,成為規訓體制的共謀。另一方面,在一般體制內中學秀異區隔存在之舞蹈班,值得驕傲的舞者認同反使得機構化規訓更為容易、更根深蒂固。 第二篇論文旨在探討原住民族在發展民族教育課程時,教師如何將記憶中本族的傳統釀酒文化透過課程轉化,再現於課室中的教學實踐。吳景雲老師透過其所任教的原住民族實驗學校,進行為期四年的阿美族民族教育文化課程行動研究,從籌備期由零開始發展,不斷滾動式修正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量等歷程。研究發現:一、釀製糯米酒不只是一門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也是文化記憶的再現,更是展現在地部落文化主體性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實踐;二、在將釀酒的技藝轉化成課程的過程中,會因教師對於多元文化及阿美族文化課程的覺知不同,以致實際運作課程的內涵不同;三、學生在經驗課程後,再概念化阿美族釀酒文化,並為了延續祖先的智慧而願意繼續傳承阿美族的釀酒文化。 在第三篇的實驗行動研究中,作者群曾恕璇老師、鍾莉娟助理教授、黃梓祐老師以ARCS動機模式為基礎,探討如何設計Scratch遊戲,以提升中重度特殊需求幼兒的活動參與,同時瞭解教師實施Scratch遊戲教學時所獲得的專業成長為何。其研究發現Scratch遊戲活動中,幼兒的眼神注視時間增加,肢體動作更明顯,並且常發出語音或聲音,有些幼兒甚至能展現溝通意圖。此外,學前特殊教育教師也得到了專業上的成長,包括資訊知能的增強、教學設計的能力提升、正向支持的教學團隊、系統化紀錄幼兒行為表現。而藉由現場循環不斷的行動歷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以增進教師自我反思意識及能力。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
||
202411 (30期)期所有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