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202506,(25:1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朱丽彬  黃光男  王美玲  王善边  曾瓊瑤  崔雪娟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Taiwan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第一篇〈「數位的教育社會學研究」之芻議:研究場域、研究方法和理論概念的討論〉是對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提前佈署。本研究試圖提出一個「數位的教育社會學研究」之學術構想,並列舉三部曲:研究場域的數位化、研究方法的數位化、理論概念的數位化,俾供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同好參酌。也就是在人際溝通、互動方式、知識儲存的方式都已改變的情況下,此一學門的研究方法論也都必須跟著改變,很有參考價值。

第二篇〈數位時代的教育公平:數位人文主義觀點〉探討在快速數位化的時代,教育公平的議題已變得更複雜。本文指出數位貧困、網路霸權與後殖民性等,都必須重新思考數位時代的教育公平。並進一步藉由闡述數位人文主義的倡議與理念,以非洲加納Tibansim數位資訊系統為例,析論其數位人文主義以人為本的精神係採取以在地使用者需求為出發點,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享有數位學習的機會,從而逐漸縮小數位落差,促進整體社會的發展與公平。而數位人文主義(digital humanism)已成為專門術語,且已有專書出版,值得一讀。

第三篇〈「學習化導向」作為一種教育治理技術:面對AI時代的能力取向教育社會學〉指出AI技術雖有助教育品質的提升,不免仍會有教育工具化的風險,故建議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技術化教育治理如何能更有效地整合能力取向理論,確保AI時代的教育發展不能僅關注技術效率面向,同時要能以從制度性規範與主體能動性的辯證,確保教育能支持學習者的實質自由與能力能動性之開展。其中引用M. Foucault的治理概念及其他社會學者的觀點來論證,很有挑戰性。

第四篇〈特教教師 覺知智能障 礙者性/ 別需求:紮根與位移之反 身性〉探討一般人較少面對的問題。本研究關切特教教師為何在健常主義社會,願意實踐智能障礙者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反身歷程,並從其反身經驗瞭解其如何產生性/別意識。本研究採批判教育學與女性主義教育學的交織障礙視角,以半 結構式訪 談法分析十位特教教師的反身歷程。本研究發現,這群特教教師反思的路徑,源自紮根於健常社會與教育場域,並位移至學生性/別需求的情境而展開反身性歷程:一、制度性的缺失作為反思的驅動力,如健常化的課程綱要、通報制度、師資培育或在職進修;二、制度性的協作成為反思的驅動力,如學校行政的權力位置;三、不同專業場域的拉扯有斷裂的感知,如跨越特教領域邊界的學習;四、反思作為自我對話,如內在的自我對話、與他人(不同世代、性/別專業養成)相對比較的過程、與學生在對話理解中建構課程;最後,這群特教教師反身性經驗源於障礙者的慾望與性/別需求,並構成自身性別意識與性/別平等教育的內涵。本文提供了一個視角讓我們反省障礙者可能面對的問題,值得一讀。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202506 (25:1期)期所有篇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