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社会建构主义-评当前课程社会学中的两种后社会建构主义论述,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黃光男  王美玲  崔雪娟  朱丽彬  王善边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篇名
超越社会建构主义-评当前课程社会学中的两种后社会建构主义论述
並列篇名
Beyond Social Constructivism: Comment on Two Kinds of Post-social Constructivism in Sociology of Curriculum
作者 闫引堂
中文摘要
社会建构主义把批判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应用到课程研究中,认为课程是经由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学校合法知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经过不断的冲突、调和而形成的。但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对课程本身的社会属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课程这一课程社会学的本源问题上没有提出系统的解释框架,受到一系列的质疑和批判。课程社会学领域出现两种超越社会建构主义的尝试:一种为对现代性与课程内容之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的现代性模式;一种为吸收涂尔干社会理论对结构与课程、课程的社会属性进行深度研究的新涂尔干主义。这两类研究超越了仅仅把课程认为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互动的结果的认识,对课程自身的社会属性和获得机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课程社会学的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研究立场的转变,而是深层的知识论转变。
英文摘要
Social constructivism brings the viewpoints of critical theory and sociology of knowledge in curriculum research. It holds that curriculum is socially constructed and the legitimate school knowledge is formed in the conflict and compromise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However, social constructivism has been questioned and criticized due to the lack of in-depth research of the social nature of curriculum and systematic framework to explain how soc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curriculum,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sociology of curriculum. There are two kinds of attempt beyond social constructivism in sociology of curriculum. One is the modern mode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odernity and curriculum content; the other is neo-Durkheimism which applies Durkheim's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o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curriculum and structure and the social nature of curriculum. The two kinds of research make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curriculum and its acquisition mechanism and are beyond the idea that believes curriculum is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forces. The change in sociology of curriculum is not a simple change of research position, but an in-depth transformation of epistemology.
起訖頁 54-63
關鍵詞 社会建构主义现代性课程内容新涂尔干主义课程的社会属性social constructivismmodernitycurriculum contentneo-Durkheimismsocial nature of curriculum
刊名 教育學報  
期數 201108 (7:4期)
出版單位 北京師範大學
該期刊
上一篇
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
該期刊
下一篇
课堂话语分析技术:以新加坡数学研究课为例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