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Research |
|
本期一共收錄四篇文章。第一篇作者張芳全以基隆市七年級生學習狀況調查資料庫為分析樣本,並採用多重中介模式,透過拔靴法檢定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中介效果。首先,研究發現分析樣本的家庭社經地位,會影響其文化資本、補習時間、數學學習動機與教育期望;其次,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補習時間、學習動機與教育期望影響數學學習成就;再者,家庭社經地位分別透過文化資本、補習時間、學習動機、教育期望,進而影響數學學習成就具有完全中介效果;最後,家庭社經地位透過四個中介變項整體影響數學學習成就的間接效果量,依序為教育期望、文化資本、學習動機與補習時間。第二篇文章乃從《教育基本法》第1條規定之落實保障全人民「學習權」的觀點出發,探究符合我國國情及國家憲政整體發展目標(確立多元文化國原則之生命共同體)的多元文化教育圖像。作者宋峻杰提出應透過以學習權保障為核心的終身學習制度,落實「永續教育」層次上之多元文化教育,並持續朝向「協合形式」的多元文化主義實踐推動,方能符應我國民主憲政社會發展方向的立場。 劉佩雲在第三篇文章中以879名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目的在探究教師的閱讀學科教學知識內涵,以及不同背景因素在閱讀學科教學知識的差異情形。根據主要研究發現,閱讀學科教學知識內涵包括學科內容知識、教學策略知識、教學表徵知識、以及評量學生理解的知識。其中國小學童對教師閱讀學科內容知識的知覺最高,女性或畢業於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科系教師的閱讀學科教學知識較佳,初任教師或近三年研習次數少於5次的教師之閱讀學科教學知識較低。第四篇文章則是在探討一位布農族父親的親職經驗,以及探討使用親職敘說作為親職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作者林斐霜以親職故事敘說方式,讓參與者調整和講述關於他生活的各個故事的線索。與之同時,作者亦採用詮釋現象學方法以深入瞭解家長的生活世界,認為其中很多事情當事人自己是不覺察的,並提供一種解釋參與者親職旅程的方法。研究最後發現,親職敘說其實對父職實踐和親子關係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
||
202111 (24期)期所有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