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
第一篇文章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郭展有博士所寫〈由J. Rancière知性解放觀點論教師的啟蒙實踐〉。該文藉由當代法國哲學家Rancière「知性平等」與自我解放的觀點,析論作為啟蒙者的教師如何可能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不侷限於僅只是使之被照明,而是能使之自體發光,意即不讓學生總是以有待被啟蒙、受監護的不成熟姿態持續仰賴教師,而能在體認到自身知性與所有人平等下,克服怯懦與懶惰,轉而具備獨立探究與試誤冒險的勇氣與動力,藉此打破長久以來假定之師生間永恆的不平等關係。 第二篇文章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王俊斌教授所撰〈臺灣1990年代後師資培育改革的本體論政治初探:一種非工具性思維的觀點〉。該文採取受後結構主義影響下,講求多重實體(multiple realities)及非工具性思維的本體論政治(ontological politics)觀點,省察我國師資培育問題,尤其聚焦於探討師資培育理念的矛盾化、師資培育素質管控的技術化,以及課程意識型態的再概念化問題。文末針對後續研究議題提出包含重新思考教師角色如何在教與學中取得平衡、如何避免客觀證據本位的數據治理變成新霸權、後結構取向的教育政策研究有待開展等三點建議。 第三篇文章為中國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單文經教授所撰之〈J. Bruner〈貧窮與童年〉的述要、增述與補述及其帶來的教育反思〉。述要以Bruner〈貧窮與童年〉為起點探討貧窮對兒童的深刻影響,繼而於增述部分探究後續貧窮概念歷經的定義流變,由此論及可協助兒童脫貧的概念框架,再於補述部分探討貧窮與童年關聯性的相關研究,以及英國貧童逆轉勝的個案研究。文末作者提出三點建議(實施教育介入細則、關係為本的逆轉勝原則、實施隨機控制試驗與大腦生理學量測措施)與對未來研究的期許。 第四篇文章為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研究所博士生賴志展所寫〈當前生命教育核心素養之檢討:對「哲學思考」的考察〉。該文針對教育部生命教育五大核心素養共同講求以「哲學思考」作為生命教育的方法提出批判,再以中華傳統儒、釋、道三家有關生命學問的方法進路—重視直觀、覺察、觀照、體認心性—以為替補,最末針對生命教育核心素養方法之展望,提出以「自我覺察」為取向的生命教育,並提出頗具創意的自我覺察練習法示例,以為讀者參照練習修養。 本期邀請英國愛丁堡大學黃鈺棠博士就K. Bhopal與M. Myers合著的新書《菁英大學與特權的塑造:探索全球教育經濟體中的種族與階級》撰寫書評。該書特意挑選英、美各兩所菁英大學共49位研究生進行訪談,旨在探討高等教育的「全球品牌」概念,特別是菁英大學崛起後如何善用手中的社會、政治與經濟影響力持續護衛自身品牌的排他性與高度競爭力。該書的另一重點是全球新自由主義高等教育經濟體中,透過學生實質的校園經驗探討續存的種族主義與白人特權、壓迫結構下有色人種學生的適應性與身分認同建構歷程,以及菁英階層的社會再製。文末,書評作者提出研究視角須由分配正義轉向對實質教育歷程的關注,以及運用CRT(批判種族理論)中「利益趨同」概念理解全球品牌的可能性及其限制。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
||
202406 (70:2期)期所有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