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研究,201706,(9:1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崔雪娟  王善边  朱丽彬  王美玲  黃乃熒  黃光男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生命教育研究
 

生命教育研究
Journal of Life Education

第一篇論文是馮建軍的〈回歸生命本體的大學教育〉,該文以「生命是教育的原點,教育是生命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提出教育的本質即是生命教育,因此大學教育的要義在培育學生成「人」。該文指出,今日大學教育強調「有用」,以訓練專業技能為目標,沾染了功利主義的色彩,忽略了大學應為培養學生探究真理、具備批判性獨立思考能力,並透過閱讀具典範性的經典滋養內涵、體悟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全面發展為一個豐富、具健全人格的人。接著,進一步說明大學教育應跳脫「用處」,在專業知識技術之外,更要培養學生具備人文的涵養、建立思考和論辯的能力。唯有回歸生命本體,先看重人的靈魂,彰顯人的生命本質,才能使大學教育回歸本真、培養學生真實地成「人」。

第二篇論文是周文祥的〈大學生命教育建構脈絡與反思─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為例〉。該文首先指出目前的大學生有相當高的比例處於不知人生目標而感到痛苦的生命迷航狀態,應透過生命教育的引導,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建立恢弘、高遠的生命志向,並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生命教育課綱為例,逐一說明課程內涵包括生命意義的覺醒、智慧與遠見、愛與關懷,以及實踐與力行。其次,該文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實踐生命教育課程的經驗為實例,說明課程規劃、師資狀況,作者指出生命教育課程的實踐,亟需面對相關師資的培育,教師自身的自我提升等,並進一步探討生命教育教師社群的現實狀況、運作成效及永續經營問題。該文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生命教育課程及生命教育教師社群之實際操作經驗為例,由實踐者的角度分享大學生命教育的建構脈絡與反思,並透過後續相關研究之佐證,說明大學生命教育建構之重要性。

第三篇是何能國的〈「致良知」的涵義─從「人觀」到生命和價值教育的課堂〉。該文以「哲學人觀」的角度,闡述王陽明「致良知」理論在生命和價值教育上的涵義,並洞察個人「社會我、良知我、意向我、心體我」的不同層次。該文指出今日大學生受到外在功利、物欲所吸引,追求社會期待的成功角色,缺乏深刻思考、忽略內在自我的探索,對自我的認識往往只停留在「社會我」與「意向我」的層次,未能了解「心體我」和「良知我」,使人難以達到安身立命之境。王陽明的「人觀」能復甦人們對於道德主體和道德意識的認知,彌補今日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實用能力之缺失,進而避免社會危機並幫助青年人成長,其對生命與價值教育的啟發不言而喻。該文透過王陽明「四句教」中「致良知」所主張的教育目標來補充當代教育思潮理論,並以「四句教」所展現的「四層人觀」做為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在教學實踐上的人學基礎。

第四篇論文是林雅萍的〈現代醫學的生命與身體觀─醫學生在大體解剖課程中的感知游移/猶疑〉。該文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引用詹納(Richard Zaner)等人對現代醫學與肉身化的討論,說明現代醫學身心二分的生命與身體觀,接著透過對醫學生的訪談分析,歸納出身體在醫學上的多種意義以及醫學生在大體解剖課程中,從抽象人體知識,進入真實面對大體時,在情感、價值、信念上所產生的衝突感,並探究醫學人觀與身體觀的理論,在知識建構與實際操作上所面臨的限制與糾結,現代醫學中生命與身體的離異與失落。該文回到哲學源頭中的倫理意涵來反省,學習解剖學的臨床意義應當從中建立起獨特肉身的差異性與生命價值,以幫助現代醫療倫理之實踐。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201706 (9:1期)期所有篇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