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研究,201612,(8:2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曾瓊瑤  朱丽彬  黃光男  王善边  王美玲  崔雪娟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生命教育研究
 

生命教育研究
Journal of Life Education

第一篇是俞懿嫻的〈《禮記•大學》與希臘古哲論至善〉,探討中、西古典倫理思想中的「至善」概念。東、西方提出至善概念的時間相當接近,同屬雅士培所謂的「軸心時代」。東、西方古文明的「單一精神現象的普遍平行性」和「精神運動的同時性」很巧妙地都提出「至善」是人生普遍而共同的終極目標。該文首先由「大學之道」、「知止」與「八條目」等面向闡述《大學》中的「至善」既是最高等級的價值、目的與準則,也是個人德行修養與社會人倫教化及平治天下的最高境界;接著說明希臘三哲主張「至善」應以「德」為基礎,由「個體之善」擴及「群體之善」,更進而指出「至善」就是「幸福」的觀點;最後不僅將中、西對至善的觀點加以比較,提出中西觀點異同之處,更提出生命教育應以「至善」為人生指引,使生命更具目的、價值和意義,進而影響生活,獲得由「至善」概念所帶來的正面效應。

第二篇是許詠晴的〈《孟子》中的喪葬事例研究〉。該文透過孟子提出的葬禮起源,說明上古之時未有喪葬禮儀之制,為人子女者見到父母遺體物化、受到損傷,由內發出不忍之心,進而採取行動妥善安葬父母遺體,分析喪葬事例與人性之間的關聯,以及相關喪葬禮儀是由惻隱之心自內湧現後自然而然發展而成,並探討《孟子》對於喪葬禮儀的執行,將親喪的禮儀視為侍奉父母的一環,行禮的心意與禮儀應相互配合,喪葬器具則依各人貧富財力盡心安排即為合乎禮的表現。該文主要是要從喪葬禮儀或孺子入井等具體事例來說明人性內在自然湧現的道德力量,這個道德力量是善的開端,是「操則存,舍則亡」的。此外,任何儀典或外在行為應以內在的道德精神為內涵才有其價值。

本期第三篇是冀劍制的〈走向科學的靈魂假設─傳統生命觀的逆襲〉。該文指出,今日科學主流觀點認為靈魂並不存在,生命結束後就一切歸零。然而,這樣的主張並不能成為定論,只是一種假設。目前有許多證據能作為傳統生命觀中靈魂存在的理由,作者指出目前的科學生命觀有其限制和矛盾之處,並提出以靈魂假設來解釋意識具有不需要否定意識因果力的優點,並以瀕死經驗、前世催眠與記憶等相關客觀證據作為靈魂假設的依據。接著,作者進一步提出有關靈魂說的四個假設:靈魂不屬於任何已知物質、靈魂具有儲存記憶的能力、靈魂具有空間性,以及靈魂有因果驅動力。該文探討終極關懷中對靈魂說的觀點,指出傳統生命觀中靈魂存在的假設雖然與今日世界觀有所差異,亦存在一些無法回答的難題,但仍具備某種程度上的合理性和可檢證性,應能跳脫今日普遍的科學觀,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發展成另一種有競爭力的理論假設。

本期第四篇是王秀槐的〈生命教育合奏曲─大學與中學教師合作規劃與實施師資培育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該文以作者於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開設生命教育課程,與中學生命教育教師合作規劃課程、協同教學的經驗,進行行動研究。該文首先透過文獻探討,提出當前臺灣生命教育師資培育在理論與教學實務間的差距,指出透過大學與中學教師協同教學,能將人生哲學、宗教人生、生死關懷、倫理思辨、靈性統整等生命教育理論基礎與教學現場的實務經驗及技巧加以整合連結;接著從課程規劃、課程實施與學習成果等三方面敘述大學師資培育者與中學教師如何進行合作,增進師資生理論和實務雙向的學習成效。該文連結理論及教學實務,為未來生命教育師資培育工作提供了具體可參考的實務建議。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201612 (8:2期)期所有篇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