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202111,(91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朱丽彬  崔雪娟  黃光男  王善边  王美玲  黃乃熒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比較教育
 

比較教育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第一篇〈大學資訊公開之探討-以美國及英國為例〉乃由馬湘萍(教育部督學)撰寫。作者闡述近年在高等教育治理、績效課責等諸多因素下,維持市場治理及促進網絡治理的資訊公開逐漸受到重視。在高等教育治理中,資訊公開成為大學課責及品質要求的治理工具,對於學生、利害關係人而言也成為選校監督的重要工具。本文以文獻分析法探討美國和英國之大學資訊公開的作法,研究結果顯示,兩國將大學資訊公開作為高等教育治理的工具,均由政府建立統一的資訊公開平臺。資訊公開的內容方面,美國較重視財務資訊,英國則強調課程品質資訊。此外,兩國政府重視弱勢學生資訊的需求與相關權益協助,並以可親近、友善客制化的方式呈現。最後作者建議:1.我國政府應促進各界對於大學資訊公開的正確認識,協助大學提供具體、易於理解、有用的資訊便於學生選校。2.政府應該建立資訊蒐集上的嚴謹機制和配套措施,保障弱勢學生的權益。3.依照不同學生、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提供友善並具備回饋機制的功能。

第二篇〈德國終身學習國家資歷架構之建置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學士階段的探析〉一文由薛欣怡(文藻外語大學德國語文系助理教授)執筆。本篇論文首先說明國家資歷架構的相關研究、歐盟資歷架構(European Unio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EQF)與德國終身學習資歷架構(Deutscher Qualifikationsrahmen für lebenslanges Lernen, DQF)形成的背景。德國終身學習資歷架構形成的背景脈絡中,符應歐洲資歷架構、促進德國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融通發展可謂兩大要素。此外,作者也針對EQF、DQR與德國高等學位資歷架構(Qualifikationsrahmen für deutsche Hochschulabschlüsse, HQR)三者加以比較,顯示三者對於學習成效的分項構面相當接近,其核心部分皆在歐洲的架構下朝向共同的方向發展。該文也以學士學位為例,列舉電氣工程領域師傅在DQR四個學習成效構面的資歷描述,並說明該制度如何將職業能力和資歷進行對接。最後,作者建議:1.應成立政府層級專責小組,形成共同商議廣泛參與的堅實機制;2.擴大職業資格覆蓋面,建立多元職業的綜合性整體資歷架構;3.可參考DQR建置更完善的等級描述與學習成果構面。

第三篇〈臺灣公立高中推動國際化雙聯學制之研究-以三所公立高中為例〉由羅雅懷(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110年度比較教育研究論文獎得主)撰寫。作者說明雙聯學位乃提供銜接課程和學分採認機制的一種合作學位的計劃,其功能在於提升國際學術流動、改善教育品質、提升學術機構能見度,以及協助升學等面向。鑑於《中小學國際教育白書2.0》頒布、國際教育與雙語政策的推動,雙聯學制日益重要。本篇論文以臺灣三所公立高中為研究對象,採用文件分析法、個案研究法與半結構式訪談法,探討其推動雙聯學制的動機與目的、運作模式、教學安排與規劃,以及面臨之議題與挑戰。研究結論認為:1.雙聯學制以配合政府國際教育政策、提升英語與國際化課程,及鼓勵學生升學至國內外頂尖大學為主要目的。2.在運作模式上,合作對象的篩選受官方引介與對方聲譽影響較深,以升學優勢科目為主要課程和招收學生標準,實體課程師資以臺灣公立高中或在臺教育機構安排為主。3.班級經營因地制宜,發展不同班級經營模式。4.目前面臨之議題為與歐美國家單向交流為主、雙邊學術品質與合作相關法規較為欠缺、自由商品與補助機制並行等。

全球新知專欄〈A Case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rategies of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Vietnam」〉由阮河城(Nguyen Ha Thanh,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fice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FPT University;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與鄭勝耀(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共同撰寫。作者說明越南高等教育在COVID-19疫情大爆發期間,如何推動國際合作活動時的應對方式,並以FPT University(FPTU)為例進行介紹。該校乃越南第一所由企業所設立的私立大學,成立於2006年,2021年時擁有五個校區,約十萬名學生就讀,享有盛名。在疫情期間,該校的虛擬研討會形式成為交換課程過渡方案,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們在不需要移動的前提下,能保有體驗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線上文化交流活動則可以節約成本,並增加更多的學生在國際化活動中獲益。文末,作者認為後疫情時期如何持續讓更多學生平等地參加國際合作活動應為重要的議題。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202111 (91期)期所有篇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