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202005,(88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王善边  朱丽彬  崔雪娟  黃光男  王美玲  黃乃熒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比較教育
 

比較教育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第一篇〈德國技職教育制度之暢通性對我國技職教育實現社會正義與適性發展之啟示〉由陳濼翔(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與楊深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名譽教授)共同撰寫。本篇說明德國技職教育模式與成果在國際上享有美名,儘管歷經2000年的「PISA震撼」,該國秉持社會正義與適性發展之精神,在技職教育與培訓制度上進行一些改革。本文首先進行社會正義與適性發展的理論回顧與分析,說明A. Sen能力取向的當代價值,同時探討德國技職教育與培訓制度在基本理念、發展與國際上聲譽做為論述的背景。更進行技職教育制度暢通性的分析,涵蓋技職教育進路的多樣性、技職教育、普通教育與學術教育之間的轉銜措施,以及企業承擔職業培訓的過程與成本、國家資歷架構內涵等,說明此乃是德國鞏固雙元制技職教育基礎和暢通教育制度的關鍵所在。文中亦提及臺灣技職教育的特色與國際流動的問題。結論強調臺灣技職教育改革中必須釐清技職教育體系與企業間功能定位,並建議可參考德國技職教育國際營銷策略與國家資歷架構,以完善技職教育體系。

第二篇“Unveiling the Pedagogical Practices of EFL Student Teachers in Yemen: A Road Taken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由Morshed Salim Al-Jaro(葉門聲雲大學英語學系助理教授)與Adelina Asmawi(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副教授)兩位共同撰寫,乃以英文為第二外語師培生的教學實踐作為研究內容,探討葉門一所公立大學如何經由教學計畫、教學策略和班級經營,促進師培生的專業教學實踐。本篇採用個案研究法,透過教學檔案、課堂觀察,並對四位葉門中等學校實習的師培生進行訪談,完成質性研究。內容探討以英語作為第二外語師培生在教學計畫、教學策略和班級經營等教學實踐相關問題,例如教學設計上過於依賴教師手冊,教學計畫中評量設計不夠多元,無法展現其有深度、彈性或應用的教學能力等。此外,教學資源與科技器材不足、班級人數過多、學生秩序不佳也是目前的挑戰。研究結果也顯示,以英語作為第二外語師培生的教育學知識若不足,直接對其教學實踐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相關的行政人員與課程發展者應該設法增加教育學相關課程的學分、提升其品質,並增加師培生觀課機會,以增進其教學實務的認識,充實教師專業發展。

第三篇“Higher Education and Womens Skill Formation in Japan”由佐野和子(Kazuko Sano)(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博士生、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所撰寫。該文論述2000年代後「技術形成體系」(skill formation regime)的理論框架發展後,日本如何擴大日本女性的高等教育機會。研究者先列舉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制訂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中,日本學校的定位與女性技能形成的關聯性,同時認為日本的技術形成體系的概念將教育系統視為習得工作技能的場所,而進一步解釋日本擴大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與技能形成兩者的相關性。在此概念框架下,該文以「日本綜合社會調查--2009年生命歷程」( Japa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Life Course Study 2009)資料為對象,針對不同教育背景的女性進行分析,瞭解其習得的特定種類之工作技能。研究發現如下:第一,日本女性工作技能傾向於在學校所學的內容;男性則傾向於學校畢業後在工作訓練上習得的技能,此可歸因於日本社會存在著對於女性不友善的「企業特定的技能形成系統」(firm-specific skill formation systems)。第二,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女性在大學可選擇的專業領域增多,使得技能形成模式從「一般技能導向」轉變至「職業技能導向」。第三,不論女性教育背景為何,除了傳統工作技能之外,還出現了新種類的工作(如「福利服務」等可供其選擇,甚至在大學就讀的女性也有相同的趨勢。結論發現:一、日本女性教育程度的提升未必同時提升社會的性別平等。二、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初期一連串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女性的大學入學率,也提供女性在大學選修科目上更多的選擇,同時這也讓更多高學歷的女性可從事女性主導的工作。

第四篇“Policy and Practice to Engage STEM Education in Secondary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aiwan and Thailand”由WorapotYodpet(游偉瑞)(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所撰寫。本篇主要探討臺灣、泰國如何促進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並比較兩國STEM教育之異同。研究方法主要以線上與紙本的方式, 將李克特(Likert)5點量表問卷分發予238名臺灣和泰國STEM中學教師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T檢驗得到的信賴區間高達95%,顯示臺泰之間在STEM教育方針上有顯著的差異。臺灣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學發展,並著重在「研究型」的教師培育等模式;泰國則推行情境化的課程與跨科統整教學法,並以重視以實例為基礎的師培教育,提升大眾對於STEM的意識。整體而言,臺泰兩國政府同時推動STEM教育,以提升人力資源,讓學生做好未來準備。結論建議兩國在實施STEM教育的同時,亦應特別重視科技倫理,私部門也應大力與學校合作,一起培養人才,促進公益。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202005 (88期)期所有篇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