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集刊,202312,(69:4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黃光男  王善边  朱丽彬  崔雪娟  王美玲  黃乃熒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教育研究集刊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第一篇是由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李奉儒教授所撰〈臺灣高等教育改革30年的回顧:新自由主義的衝擊與批判省思〉。研究首先指出高等教育政策強調資源使用之效能和人力資本的競爭力,並重視效率、品質、卓越、績效責任等,使市場「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之邏輯得以入侵高等教育領域,造成高等教育的改革充斥著市場化、私有化、法人化、商品化等趨勢,導致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的理念被「再概念化」。其次,該文回顧與省思臺灣3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有學術資本主義與新公共管理主義這兩種走向。第三,該文認為高等教育的正當性在於知識的探究、產出、傳授與學習,學生藉以培養個人與專業生活所需的知識、經驗與理解。質言之,知識不是商品,大學不是知識工廠,高等「教育」也不應該被轉換概念為高等「訓練」。第四,我們不能把高等教育視為市場或商品,需要把它當作權利;我們不能只用績效責任或經濟效能來定位大學為法人企業或是知識工廠,而是需要以民主價值和公共善來期待大學。

第二篇則由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林大森教授撰文。他本身是技職體系出身,以切身的體驗來檢視職業教育的轉變。1994年的教育改革,民間教改要求「廣設高中大學」,政府則以「暢通第二國道」因應,逐漸造就了技職體系龐大的教育版圖,產生了許多科技大學。但如今卻不敵少子女化,面臨關門的命運。文末建議勿再嚴守齊頭式平等,適度開放市場競爭,建立具高市場價值的專業證照,為技職教育開創坦途。

第三篇是由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洪承宇副教授撰文,探討學生權利的變化。他指出「四一○教改遊行」後,我國通過《教育基本法》為學生權益保障立下基礎;後續歷經修法,已將學習權、教育機會均等、弱勢者教育、人格發展權、體罰之禁止等寫入條文之中,富含進步價值。該文梳理了臺灣校園民主發展,訪談八位當年投入四一○教改、後續持續參與教改組織或進入教學場域之受訪者,反思《教育基本法》歷經五次修法仍未盡之處,期許朝「學生權利保障書」的目標邁進。同時,該文亦指出前導學校、種子教師、課綱學生代表、兒少代表、校務會議學生代表等,甚至學生自治會培力等賦權做法,促進涓滴與逆流效應,鬆動校園僵固的權力關係;壓力團體與學生族群的倡議與媒介使用,更帶出推波助瀾的泛流效果。

第四篇的研究紀要是由中央研究院歐美所黃敏雄研究員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顏詩耕助理教授合寫。該文由學生的數學成就在國際評比的表現,探討與臺灣教育改革相關政策之可能關係。2012年之後,臺灣的國、高中學生經歷了一波數學表現下滑的趨勢。首先觀察到的跌落點是在2015年,之後在2018年創下新低。然而,根據2019年與2022年的國際數學評量結果,臺灣國、高中學生的數學表現從低谷回升,成績僅次於新加坡,或與新加坡並列各國之首。研究發現,不同調查年度學生背景特質的改變,不能解釋數學表現的下跌,但在一項國際評量中,可以部分解釋下跌之後的回升現象。數學表現的下跌發生在2014年國中教育會考實施之後,也就是各科成績被化約為七個標示之後。而帶動數學表現回升的那幾屆學生,擺脫了會考新計分方式的可能負面影響,並且他們所接受的數學課綱在課程內容上比較具有連貫性。

張建成教授提供了教育社會學對教育機會不平等現象的研究趨勢。文中指出傳統上大多從經濟的角度著眼,認為物質結構面的財富或資源分配不均,影響不同人群之總體生活質量,因而造成社會區隔、對立或分裂。此一觀點的解釋力及影響力,至今未見衰微;只不過,最近有些學者試從制度文化面入手,以闡釋不平等的現象。該文搜尋過去20年間美國社會學協會會長的就職演說,至少有五位會長係以「不平等的文化脈絡」作為講演內容,可見這類話題甚具熱度。該文歸納他們的論點,分為「他者歸類系統」和「家庭教養效應」兩部分呈現探索心得:「他者歸類系統」,是影響整個社會不平等的主要機制;而「家庭教養效應」,則是構成大半教育不平等的潛在因素。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202312 (69:4期)期所有篇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