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他者:從列維納斯的死亡觀點探問藝術中的「深度他者」,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朱丽彬  黃光男  王美玲  王善边  曾瓊瑤  崔雪娟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篇名
另一種他者:從列維納斯的死亡觀點探問藝術中的「深度他者」
並列篇名
Another "other": Exploring " the other " in the Field of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manuel Lévinas’ View Point of Death
作者 高俊宏
中文摘要

「他者」(the other)對於當代藝術而言擁有致命的吸引力。在強調公共性、社群連結與群眾參與的藝術趨勢之下,他者已然成為不可或缺的要角。然而在此過程中,他者的概念往往也變得稀薄,特別是在慶典化、活動化的藝術形式演變之下,弔詭地使他者成為更為穩固的對象以及消費客體。如此一來,等同於將他者均值化,並且將其逐出於創作者自己的生命之外。有鑑於此,本文首先概論性地分析當代藝術發展歷程中,關於他者崛起的脈絡,以及目前所面臨到的問題。與此同時,從伊曼紐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對於他者、死亡與倫理之間的觀點出發,援引哲學的提問,對質藝術的現象。最後回到創作者作為「存有者」的位置,嘗試提出「深度他者」的觀點。哲學對於藝術而言並非指引的作用,但是兩者之間實則隱含著內在的關聯性。列氏相當具有創建的他者觀點,有助於吾人打開藝術創作中的「相互主體性」,並且為當代藝術逐漸產生空洞危機的他者觀念,提供一個全新且具深度的見解。

 

英文摘要

The concept of “the other” has become a fatal attraction for contemporary art. Under the trend of emphasizing publicity, commun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art, i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role. However, in this process, the concept of “the other” is often diluted, especially when art become festival and event, it paradoxically makes the other a more stable and consumed object, homogenizing and expelling the other from the artist’s own life. In view of this, the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context of the rise of “the other” in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roblems it is currently fac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other, death, and ethics of Emmanuel Lévinas’s viewpoint, citing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and confronting the phenomenon of art nowadays. Finally, the article returns to the state of the artist as “entity”,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deep otherness” in it. Philosophy doesn’t guide art, but there is an implici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Lévinas’s original idea of “the other” may help us to clarify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artist and provide a new and in-depth insight in contemporary art scene.

 

起訖頁 039-069
關鍵詞 他者死亡倫理存有當代藝術
刊名 藝術評論  
期數 202401 (46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DOI 10.53106/101562402024010046002   複製DOI
QR Code
該期刊
上一篇
台灣冷戰時代的戲劇理論──論姚一葦《美的範疇論》中的政治無意識
該期刊
下一篇
共享文化下的城市美學探討:景洪告庄西雙景與清邁古城

高等教育知識庫  新書優惠  教育研究月刊  全球重要資料庫收錄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