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学哲学科系的[热]与[冷],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崔雪娟  黃光男  朱丽彬  王善边  王美玲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篇名
民国时期大学哲学科系的[热]与[冷]
並列篇名
The Ups and Downs of University Philosophy Department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 尚小明
中文摘要
民国时期大学哲学科系的“热”是短暂的、特殊的情况,主要以五四前后的北大哲学系“热”为标志,其原因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但“热”的表象背后也包含某种假象。而哲学科系的“冷”则是长期的、普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各大学哲学科系设置少、寿命短、就读人数少、毕业后往往转行等。除了因哲学被视为深奥的、玄虚的、不切实用的学科而青年学子普遍不愿就读之外,五四以后学术潮流的变化,特别是以文史研究为主的“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也是造成哲学科系“冷”的重要原因。
英文摘要
The prosperity of philosophy 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a temporary and special phenomenon, which was marked by the bloom of Philosophy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However, this phenomenon also included some kind of false impression. The inactivity of philosophy department was a long-term and universal phenomenon. Philosophy was seen as esoteric, mysterious and unrealistic, so young students generally did not want to choose departments of philosophy. In addition, the changes in academic fashion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especially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eritage Reorganization Movement focused o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wa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departments of philosophy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起訖頁 90-190
關鍵詞 民国大学哲学哲学科系
刊名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期數 201007 (8:3期)
出版單位 北京大學
該期刊
上一篇
寻求客观对话的空间─1930年代中国期刊报纸中的史学类书评
該期刊
下一篇
留学的可知风险(1780~1880):国家主义、国际主义与美国大学的起源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