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文 購買本期 | |
篇名 |
課程連結理論之探究:課程標準、教學與評量之關係
|
---|---|
並列篇名 | An Analysis of Curriculum Alignment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
作者 | 賴志峰 |
中文摘要 | 課程連結(curriculum alignment)理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經過系列研究,J. Rice認為當時的美國教育缺乏目標澄清和是否達到學習效果的評量,E. Thorndike進一步提出遷移理論,後來,學者將連結視為遷移理論的一種型式。1980年代,洛杉磯西南實驗室與洛杉磯的學校合作改進學生表現時,創造「課程連結」一詞,在1980-1990年代,美國許多州和地方學區採取「課程連結」作為推動有效能學校的措施之一。美國2001年「帶好每位孩子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規定,各州必須發展與州標準相連結的測驗,並以學生在測驗上的成就表現作為判斷學校和學區之績效責任。首先,本文探討課程連結理論的起源與發展,其次,界定其意義與假定,再針對該理論的架構、類型、面向和模式等內涵加以闡述,再次,提出連結分析模式和實證研究,最後,提出評析與啟示。 |
英文摘要 | This article analyzes curriculum alignment theory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themes of curriculum theory: (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2) definition and assumptions; (3) frameworks, typology, dimensions, and models; (4) related empirical studies; (5) theoretical critiques. Finally, the author discusses some implications of curriculum alignment theory. |
起訖頁 | 63-90 |
關鍵詞 | 課程連結、課程理論、績效責任、Curriculum alignment、Curriculum theory、Accountability |
刊名 | 教育研究集刊 |
期數 | 200403 (50:1期) |
出版單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
該期刊 上一篇
| 課程領域中應用範式概念之爭議 |
該期刊 下一篇
| H. M. Kliebard的課程史研究及其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