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輪迴說之哲學反思,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崔雪娟  王美玲  李明昆  王善边  黃昱倫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購買本期
篇名
佛教輪迴說之哲學反思
並列篇名
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Buddhist Rebirth
作者 林建德
中文摘要
本文初探佛教之輪迴說,認為佛教雖承繼古印度文化以來的輪迴思想,但又做出不同的理解及修正,而成其獨有特點,此包括:一、從「緣起性空」來看待輪迴存在問題;二、輪迴不落於虛玄神祕的思慮或想像,而成為「無記」的討論;三、著眼於道德實踐脈絡來肯認輪迴的意義;四、相對於輪迴更重視的是業、苦、心識(惑)等,輪迴必須緊連這些概念來掌握,而可視為是業、苦、心識(惑)的輔助理解;五、輪迴與死後存在亦象徵理想主義者對夢想實現的無限開展,大乘菩薩乘願轉世普度眾生的意境即在於此。
英文摘要
In this essay I discuss the rebirth in Buddhism, suggesting that Buddhism inherited this idea from ancient Indian culture, instilled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amendments, and hence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s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illustrating the existence of rebirth from the viewpoint of emptiness and dependent-arising; avoiding mysterious speculation or imagination; emphasizing on moral practice to recognize the meaning of rebirth; stressing the theory of karma, suffering and mind, rather than merely the idea of rebirth, i.e. rebirth can be regarded as an auxiliary understanding of karma, suffering and mind; the rebirth symbolizes the infinite pursuit of an idealist’s dream, e.g. Mahayana Bodhisattva’s vow to reincarnate in this suffering world to save all living beings is a case in point.
起訖頁 041-066
關鍵詞 輪迴心意識rebirthemptinesskarmasufferingmental consciousness
刊名 生命教育研究  
期數 201806 (10:1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
DOI 10.3966/207466012018061001003   複製DOI
QR Code
該期刊
上一篇
苦難與生命主體的自我實現
該期刊
下一篇
明師一指超生了死──一貫道生死解脫觀研究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