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文 購買本期 | |
篇名 |
芬蘭教育的變革:新制度論觀點的分析
免費試閱
|
---|---|
並列篇名 | An Analysis on the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 New Institutionalism Perspective |
作者 | 李崗 |
中文摘要 | 自從西元2000 年起,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開始舉辦「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芬蘭學生的成績便引起全球關注,大家都想知道:這個人口不到臺灣四分之一的「小國」,為什麼可以獲得「世界第一」?曾志朗看見的是「閱讀文化的深度」,形成芬蘭人既遵傳統又重創新的教育風格;史亞睿認為天下雜誌記者的報導文章中,可以清楚洞察「國家因素」的重要性;李偉文則主張每個民眾都有責任督促各級政府,「把有限的能量放在最適當的地方」(引自蕭富元等,2008,頁1-9)。陳之華(2008)透過自己的近身觀察,指出「沒有資優班」的教育體制,真正表現出對每個孩子的關懷、信任與尊重。黃春木深刻地剖析臺灣教改的癥結在於,教育哲學始終不是改革論辯的焦點,警覺地提問:「我們還要學芬蘭嗎?」同時明確指出「回歸教育的本質與本務」才是關鍵(引自Sahlberg, 2013, pp. 28-34)。楊龍立(2015)也表示,20 年來臺灣的教育改革,創造出舉世少見的荒謬場景,尤其是任意抄襲國外觀念和作法,例如,有些人鼓吹芬蘭教育,卻忽略他們在小二升小三時就落實留級制度,我們的十二年國教是學生躺著上高中。那麼,芬蘭本國的教育學者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國家走了30 年的教改之路呢? |
起訖頁 | 137-142 |
刊名 | 課程研究 |
期數 | 201603 (11:1期) |
出版單位 | 高等教育出版公司 |
DOI |
|
QR Code | |
該期刊 上一篇
| 高階思維教學的革新形貌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