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體角度來看唐代「永字八法」出現的意義與書論「筋骨說」在北宋的發揮,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黃光男  朱丽彬  王善边  王美玲  崔雪娟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篇名
從身體角度來看唐代「永字八法」出現的意義與書論「筋骨說」在北宋的發揮
並列篇名
The Phenomenon of Inspiration from the Human Form in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from the High Tang through the Sung Dynasty.
作者 高明一
中文摘要
本文以身體為視角將盛唐到北宋的書史現象給予解釋,孫過庭《書譜》以自然界所觀察到的現象類比於草書是有文獻的來源,不早於唐玄宗時期所出現的永字八法,則是以身體的姿態或是動作為基礎來類比,取代了自然界的察而成為後來學習的準則。中國傳統書論上會以「筋骨」這身體的術語來評斷書蹟的好壞,在北宋則據此發展出「神、氣、骨、肉、血」來呈現出優秀的書法所具備的特質,本文將指出這數項的類比所代表的意義或是視覺上可見的形象。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henomenon of inspiration from the human form in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from the high Tang through the Sung dynasties. The study discusses how Sun Guoting used the sepsis in nature to conclude the cursive script,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Yong” used body to compare the strok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Eight Principles” to not earlier than the reign of Emperor Tang Xuanzong. Moreover, in calligraphy theory, “Jin-Gu”(tendon and bone) is conventionally used to judge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dditional terms such as “shen” (spirit), “chi” (quality), “gu” (bone), “rou” (muscle) and “xie” (blood) were used. This study explains the meanings and shows pictorially how these terms were employed.
起訖頁 051-085
關鍵詞 書譜永字八法筋骨Shu pu (Treatise on Calligraphy)Yongzi bafa (Eight Principals)Jin-Gu (tendon and bone)
刊名 藝術評論  
期數 201407 (27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DOI 10.3966/101562402014070027002   複製DOI
QR Code
該期刊
上一篇
漢畫淵源考略:以西漢早期石槨畫像為中心
該期刊
下一篇
杜象單身機器躍上現(當)代藝術創作舞台初探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