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
國際教育的理念為何?四大取向分析與評論
|
---|---|
作者 | 詹盛如 |
中文摘要 | 國際教育經常被理解為橫跨文化、語言、社會、政治、經濟甚至是科技的一門新興領域主題。在我國中小學推動的過程中,英語科與社會科老師經常是各校的主力人員,一方面許多人認為國際教育與英語有密切關連,擁有外語能力就等於有了國際觀或國際移動力;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人認為,認識各國的社會、人文、風俗、地理與傳統,才是真正的國際教育,社會科老師因此經常成為學校推動的核心人士。以廣義且深入的國際教育而言,跨學科、跨地理區域,甚至是跨時空都有其必要性。若是以當前眾人熟悉的「跨文化溝通能力」(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capacity),即涵蓋了文化與語言的兩方面重要知能,當然也是跨國移動力的關鍵;此外,廣為流行之磨課師課程(MOOCs)或遠距數位課程等,都是當代科技融入教育,甚至是創新教育模式、型態與師生互動的利器,對跨國學習意涵也是無遠弗屆,值得細細探究與分享。 |
起訖頁 | 107-112 |
刊名 | 台灣教育 |
期數 | 201804 (710期) |
出版單位 | 台灣省教育會 |
該期刊 上一篇
| 紐西蘭教師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探究──2013/2014年TALIS結果分析 |
該期刊 下一篇
| 芬蘭普通教育課程改革之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