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口譯--臺灣口譯研究新領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朱丽彬  黃光男  王美玲  王善边  曾瓊瑤  崔雪娟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篇名
社區口譯--臺灣口譯研究新領域
並列篇名
Community Interpreting: A New Area of Interpreting Studies in Taiwan
作者 陳子瑋
中文摘要
當前口譯研究主流多以口譯教學與理論或現象之探討為主(廖柏森,2007),研究者之注意力及興趣仍不脫離校園及實務兩大主軸,能夠就口譯活動其他層面進行研究者,至目前為止仍為少數。然而,口譯活動所涉及之面向當然不僅止於校園及實務,口譯員發揮作用的場合也不限於國際會議。口譯的多重面及多重功能長期以來一直都有學者關切(Wadensjö, 1998; Mikkelson, 1996; Pöchhacker, 2002)。Garzone 與Viezzi(2002)更主張2000 年召開的第一屆口譯研究大會(1st Forlì Conference on Interpreting Studies)是口譯研究突破會議口譯侷限範圍的重要里程碑。在眾多學院及實務面向之外的其他研究領域之中,社區口譯應該可以算得上是許多研究者關心的議題之一。若依出現時間先後排序,社區口譯曾有多種不同名稱,包括「臨時口譯」(ad hoc interpreting)(Roberts, 1995)、「社區口譯」(Community Interpreting)(Mikkelson, 1996)、「雙邊口譯」(Liaison Interpreting)(Gentile et al., 1996)、「文化口譯」(cultural interpreting)(Carr, 1997)、「對話口譯」(Dialogue Interpreting)(Wadensjö, 1998)及「公共服務口譯」(Public Service Interpreting)(Corsellis, 2005)。上述各種名稱顯示不同學者對於社區口譯詮釋之差異,而名稱分歧的狀況直到2004 年的Critical Links 4 國際研討會才大致達成共識,「社區口譯」成為多數研究者使用的名稱;行政院新聞局(2004)亦採用「社區口譯」一詞。
起訖頁 207-214
關鍵詞 社區口譯會議口譯口譯研究臺灣
刊名 編譯論叢  
期數 201109 (4:2期)
出版單位 國家教育研究院
該期刊
上一篇
2011年蒙特瑞論壇與會報告
該期刊
下一篇
打開臺灣文學的世界視窗:中華民國筆會

高等教育知識庫  新書優惠  教育研究月刊  全球重要資料庫收錄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