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科技融入大學協作式課程之研究:使用探究社群模型比較Wiki融入與線上討論教學,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朱丽彬  黃光男  王美玲  王善边  曾瓊瑤  崔雪娟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篇名
Web 2.0科技融入大學協作式課程之研究:使用探究社群模型比較Wiki融入與線上討論教學
並列篇名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ith a Web 2.0 Technology-Integrated University Course: Differences in the Presence of a CoI Model between Wiki-Integrated and Asynchronous Discussions
作者 劉建人楊淑晴
中文摘要
本研究擬驗證「探究社群模型(CoI)」問卷,並用以比較二種Web2.0科技融入大學「數位教材設計」協作式課程教學策略的效果是否有顯著差異(「融入Wiki混成式學習」vs.「線上討論學習」),並使用SmartPLS結構方程工具進行模式探索。研究結果發現「融入Wiki混成式學習」組學生在知覺教學(TP)、認知(CP)與社交(SP)三面向均顯著高於「線上討論學習」組;再者TP直接影響SP與CP,並分別具有76%與57%的預測力;另外,SP亦直接影響CP,具有34%的預測力。TP可以解釋SP達到59%的變異量,TP與SP共同可以解釋CP達72%的變異量,均具有高度的解釋力。本結果亦印證過去學者的研究TP是影響CP與SP的關鍵角色,尤其TP對SP具備非常高的預測力,進而間接影響CP。此外,比較兩種教學策略對CoI模型的結構無顯著差異。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s to verify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CoI) questionnaire. By using this, it also compares the learning effects from two Web 2.0 technologies integrated into a collaborative teaching in a university course designed with digital contents. The SmartPLS tool fro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CoI model.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erceived teaching, cognitive and social presences in "Wiki-integrated blended learning" are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igher than that in "online discussion learning." Teaching presence (TP) directly affects the social presence (SP) and cognitive presence (CP) with 76% and 57% respectively of predictive power. The SP also directly affects CP with 34% of predictive power. TP can explain 59% of the variance in SP, whereas TP and SP, taken together, explain 72% of the variance in CP, providing a high degree of explanatory power. The results also confirm that TP is a key role affecting CP and SP in the past studies. However, the two teaching strategies within the CoI structure didn’t show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起訖頁 167-195
關鍵詞 混成式學習線上討論探究社群數位教材科技融入教學blended-learningonline discussioncommunity of inquirydigital contenttechnology-integrated learning
刊名 課程與教學季刊  
期數 201404 (17:2期)
出版單位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該期刊
上一篇
運用強化錨式教學改善數學低成就學生文字題解題能力之研究
該期刊
下一篇
學習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與評量:「教學原理」的實踐案例

高等教育知識庫  新書優惠  教育研究月刊  全球重要資料庫收錄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