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Research |
|
本期一共收錄五篇文章,研究領域與議題涵蓋教育哲學、教育法學、多元文化、量表建構和人口統計資料分析,乃可謂緊扣本期刊以《教育與多元文化》為名之宗旨。諸位作者的文筆洗鍊,論述觀點與資料解讀能力亦佳,值得與讀者進行深度對話及分享。 蘇鈺楠在第一篇論文中,企圖藉由R. Steiner生平和自由哲學思想淵源之引介,來發掘其思想之源初,且發現其自由哲學思想中承繼與批判了Spinoza的一元論、唯心論與唯物論、與自由意志的要素:動機與意志等三大要素,並交互影響到華德福學校中制度之設立。第二篇之研究目的在於建構「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樂觀量表」,作者張文權發現,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樂觀量表包括「師生之間的信任、學習表現的投入、學校的認同歸屬」等三個潛在因素,均具備良好的信度與效度;與之同時,國民小學學生在學業樂觀整體及各層面的表現為中上程度,不同學校區域學生在知覺學業樂觀整體與各層面有顯著差異。第三篇由張藝寶所撰,旨在探討性少數學生的校園處境,其重要研究發現包括,一、性少數學生飽受霸凌而自我傷害;二、老師未能適時應對恐同霸凌;三、教育人員不公平差別對待;四、性別友善學校改善學生處境。 第四篇作者,樂鍇‧祿璞崚岸、周子琳、洪素蘋、陳雲雀等人,則是藉由統計資料進行臺灣原住民大專校院生學門人數分布之研究,其研究發現以就讀學門而言,原住民學生與一般學生於熱門科系的選擇相似;若探討各學門原住民學生占全體學生的比例,則原住民學生比例較高的學門包含社會服務、民生、醫藥衛生及教育學門;而原住民學生人數比例偏少的學門則為自然科學、數學及統計、生命科學、工程等。第五篇由曾大千與吳孚佑共同發表,旨在探討原住民族學校教師族群身分之立法規範妥適性,作者認為教師族群身分規範,對於原住民學生之教育權益,除與入學機會層面無涉外,亦僅於教育過程公平具有部分助益及合理連結可能性;而在原住民族籍教師與原住民族學校較無文化落差的前提下,其本即具有依循公平甄選程序脫穎而出的優勢地位,而無須於原教法中另訂保障規範。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
||
201905 (19期)期所有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