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Research |
|
學校學生學習成效教育一向是教育執行的重要內容之一,陳榮政以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探析與學校行政變革為主題,探討影響國中階段新移民子女英語學習成就因素發現,新移民子女的家庭社經地位對英語學習成就有正向顯著影響,但母親來自中國大陸籍與來自東南亞國家之子女英語學成就沒有明顯不同。人才培育計畫的擬定,攸關整體培育內容的成效,林香河以青少年科學人才培育計畫內容分析比較為主題,發現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青少年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的不同。林俊瑩以幼兒弱勢補助與學習表現落差:「積極差別待遇」政策成效的檢視為主題,發現學前教育資源愈充足,其學前階段的認知能力愈佳。不過,就讀公立幼兒園的教育經驗,則不利於孩童的學前認知能力表現,似乎反映出公立幼兒園孩童的學習成效不如私立幼兒園。張芳全探討影響國中階段新移民子女英語學習成就因素,使用基隆市國民中學學習狀況調查資料庫,發現新移民子女的家庭社經地位對英語學習成就有正向顯著影響,男生的英語學習成就明顯低於女生。 成就目標理論是成就動機領域最熱門的理論之一,已累積相當多的實證研究。許崇憲利用成就目標操弄對成就目標取向、學業表現、及學習策略的影響:究探討成就目標操弄對參與者目標取向的影響,結果發現相較於趨向表現操弄,趨向精熟操弄較能促進參與者展現出精熟目標取向。李翠玲則從案例教學法融入師資培育「特殊教育教學實習」課程之研究,探討實習學生對案例教學法在特殊教育教學實習課程之態度與內涵。發現實習學生對於案例教學法在班級經營與教學的影響持肯定態度。張子貴針對翻轉教室應用在國小教育學程的數學課程進行研究,探討將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應用在國小教育學程的普通數學課程對學生學習數學有哪些效益,並探討在此教學過程中會面臨哪些困境及尋求解決方法。發現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之最大困境為:教師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錄製教學影片。 從上期起,增加了書評部分,本期湯家偉就Enhancing Teaching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書評:社會大眾、大學教師與學者對於整體大學生學習表現與素質已有許多批評與檢討,並開始強調學生學習的成效。張文權就《個人績效責任的準則》(The Personal AccountabilityCode)書評:兼論教育領導的多元省思。許多實際可運用的分析工具,可用來做為學校校長以及教師本身採用。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
||
201611 (14期)期所有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