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傳統」借火:一九六○年代臺灣「現代」詩畫的遇合--以劉國松、余光中為論述核心,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朱丽彬  黃光男  王美玲  王善边  曾瓊瑤  崔雪娟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篇名
向「傳統」借火:一九六○年代臺灣「現代」詩畫的遇合--以劉國松、余光中為論述核心
並列篇名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The marriage of Taiwan Art and Poetry in 1960s by case of Yu Kwang
作者 張俐璇
中文摘要
一九六○年代是台灣「詩畫聯姻」的時代,而箇中的「現代」詩與「現代」美術,在實質內涵上,有一向「傳統」借火的歷程。本文首先耙梳五○年代末現代詩社與兩大畫會的遇合情狀——現代派、創世紀詩社與東方畫會,同是軍中文藝的組成,同樣具有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而藍星詩社與五月畫會,同是學院派,同樣傾向抽象中國的建構。在解釋身份與理念的遇合狀況以後,本文接下來以劉國松與余光中為中心,分析六○年代初期現代美術論戰以及天狼星論戰,兩場論戰對詩畫秩序的重構過程。本文歸結,在劉國松與余光中,最終以向「傳統」借火作為現代詩畫的創作抒解之道,而這個「傳統」的所指,是向中國哲學思想取經的。本文同時指出,「現代」文學史與美術史在六○年代與「傳統」的交會過程,以及,如是呈現在戒嚴體制文化下的意義。
英文摘要
There were many connections between modern Taiwanese art and poetry in 1960s, especially in the marriage of modern forms with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sections. Section 1 provides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art group and poetry society by case of Epoch Poetry Society, Modernist Poetry, Ton Fon Art Group, Blue-Star Poetry Society and The Fifth Month Art Group. Section 2 discuesses the Modern art debate and Sirius Debate, describing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Yu Kwang-Chung and Liu Kuo-Sung encountered. Finally, Se
起訖頁 85-103
關鍵詞 東方畫會五月畫會現代畫論戰天狼星論戰Ton Fon art groupThe fifth month art groupModern art debateSirius debate
刊名 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  
期數 201010 (44:2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南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
該期刊
上一篇
明清家將小說中女將形象的演變與意涵
該期刊
下一篇
國小書法專長教師養成歷程之調查研究--以臺中市為例

高等教育知識庫  新書優惠  教育研究月刊  全球重要資料庫收錄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