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集刊,202006,(66:2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朱丽彬  黃光男  王善边  崔雪娟  王美玲  黃乃熒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教育研究集刊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本期刊登三篇學術論文,一篇書評。

第一篇「蔡元培的南洋跨境經歷與華僑文化教育語境之探討」一文,有別於過去這類中國近代教育史研究,主要關心焦點是中國近代學者之歐美遊歷與中國現代性的關係,本文從另外一個角度,由中心擴散到南洋華人社會的角度,討論蔡元培過境南洋、與華僑之互動及其對南洋教育的影響。本文從追問南洋華人「如何對待這位『民國大教育家』、『前教育總長』、『北大校長』的來訪?」,「蔡元培又如何回應華僑所急切關心的僑教問題?」二個問題,揭露了實際上作為移民社會的馬來亞僑社,是如何在蔡元培的跨境經歷中(1910-1920),開展馬來亞華僑社會的教育制度與文化,也見證華僑社會是如何亦步亦趨於中國所經歷的現代化風潮。此文蒐集到難得的馬來西亞當時的華文報導與華文教育發展史料,其所建構的歷史軌跡著實補註中國近代學者對南洋華僑文化的影響,值得中國近代教育史學者參考。

第二篇「Egon Schütz普通教育學之探究」一文,探究Egon Schütz普通教育學的思想及其對我國教育學理論建立,和面對真實教育問題所需採取的立場與視野,提供參考。如作者所言,Schütz普通教育學的思想淵源來自Friedrich Nietzsche的批判哲學、Edmund Husserl的現象學、Martin Heidegger的現象學、Eugen Fink的教育學和Michel Foucault的後現代主義,看起來廣博而深遠。一如文章所提「Schütz主張『科學』和『反思』都具有『不可或缺性』」,能「超越實證科學『客觀性理想』和人類化成『人格理想』的對立」、「主張教育學是一門理論、技術、實踐與倫理兼顧的科學」。Schütz更認為「『教育者』和「教育學』的課題,在於作為『現在』和『未來』的橋梁」⋯⋯能搓揉在看似對立的概念或理念之間,能看見教育在「現在」與「未來」時間概念中對立與連結, 如Schütz這般大師級的普通教育學理論,本文提供極佳的介紹,值得參考。

第三篇「人之異於禽獸幾希?Derrida動物倫理探討與教育深義」一文,在國內的教育哲學論述中非常少見,深刻頗具啟發,但讀來卻令人愉快,處處驚奇。本文藉由Derrida質疑Heidegger與Levinas的人本主義開始,展開極其有趣卻具深度的批判包含著對人性本質之深刻反思,顯示出對於人與動物關係的另類思考。本文引用Derrida藉著對Paul Valery與D. H. Lawrence兩首詩的解讀,闡釋Derrida如何提出不同於人本主義的倫理思維:一是將人類中心轉位為動物他者中心,其次是從靜態的存在(to be)轉為動態的跟隨(to follow),而展示出更為謙卑的倫理態度。如本文最後所言:「關於動物的教育是倫理課題,而關於動物之倫理思考與實踐,也是教育問題,如果人類對動物他者能夠有倫理意義的回應、款待與跟隨,那麼,人對於他人有倫理意義的回應、關照與實踐也就更為可能」。

本期的書評,我們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陳宏彰老師幫我們撰寫S. J. Ball《教育論辯》(The Education Debate)書評。此書最早出版於2008年,2013年再版,2017年則是第三版,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或更實在地說,這三次出版與修訂的時間點,其書寫脈絡與論點,皆能連結到更大的社會脈動,與政治更迭所帶來的政策變動與不變、政策論述移轉和政策影響。本書評除可看見各章內容的概述外,最精彩的是陳宏彰所解釋的Ball的政策社會學的取徑與方法,精簡卻不失細膩,易懂卻很準確。他說:「本書深具理論性與批判性」,蘊含大量歷史資料、政策文本與論述分析的本書,所提出的幾個發人深省的議題,如陳宏彰說:「作者善於將對教育的分析與更廣泛的社會政策和論述領域聯繫在一起,例如:政策對家庭和父母的妖魔化詆毀。他提到:工黨和聯合政府/保守黨特別強調,教養缺失和學校表現不佳是造成各種社會和教育問題的「解釋」,然而,政府卻不願意承認和致力於更根本性的貧窮和結構性不平等的問題。教育其實深受整體社會與結構不均的影響,然而政府卻希冀透過教育來處理社會不均的問題。」,又如:「歷任執政政府中,持續使用高度規範性的績效課責系統作為政策工具,使得教師、學校和國家之間都可以透過考試測驗的學習成效而被評量與比較,機構和國家的分數增減被當作是學校教育標準提升與失敗的指標。作者對此提出深切的質疑:究竟這些指標是否真正代表有效的、有真實價值的、有意義的學習成果呢?是否應付這些考試測驗的準備以及採用表現指標所需要的教學與課程,就能建構出有真實價值的『改善』的效果呢?以及,對於經濟競爭力而言,這些評量內容是真有其必要的嗎?」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202006 (66:2期)期所有篇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