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集刊,202003,(66:1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王善边  朱丽彬  崔雪娟  黃光男  王美玲  黃乃熒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教育研究集刊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本期共出版四篇文章,包括二篇學術論文、一篇研究紀要/學術評論與書評一篇。分別是教育哲學和課程與教學領域文章,學門知識有跨正向心理學、資訊科技與教育政策研究等。

第一篇「自主性作為教育目的之哲學省察:倫敦路線的相關論辯」,考察從1960年代強調理性的倫敦路線出發,討論1980年代之後許多知名的重要學者,對於重倫敦路線的批評。他們提出過於重視理性而忽略感性、欲求與興趣等的論辯。也有學者從自由主義的立場強調興趣導向的課程,也強調社群主義的理念應融入自主性的概念之中。哲學論辯最精彩之處,在於概念釐清與立場的來回攻防,本篇展現無疑。最後,作者也認為儘管倫敦路線自主性的主張,有過於重視理性的限制,但諸多反對者也未能全盤否定自主性的訴求,若能吸納情感、意願、認同等因子,重構後的自主性概念,適合臺灣民主社會當下所欲培養公民的核心教育目的。

第二篇論文是「大學生感恩課程」之教學歷程研究。作者認為「感恩」是正向心理學強項(strengths)當中,最能預測幸福感的項目之一。如果「感恩」可以被教,那正向心理學的推廣則更能找到利基。因此,感恩的教學歷程就成為研究者的主要問題意識。研究者藉由某大學正向心理學中心通過培訓的四位教學者,分析他們實施同一感恩課程的教學歷程。本研究在教學歷程的描述中,有其細膩之處。藉由多元的研究資料,研究者指出不同教學者在互動中能反思調整教學技巧,也能教學相長深化自身的感恩理解。本文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整理出一套「大學生感恩課程」的教學歷程圖,並據以提出感恩課程培訓的具體建議。本文教學研究歷程分析與討論四位教學者之間的互動影響值得一般教學研究者參考外,其「感恩課程」教學歷程的研究,對正向心理學的推廣與師資培訓課程設計者,也深具參考價值。

第三篇「十二年國教資訊科技科目學習次概念之探究」之論文,則非常符合目前國內推動新課綱的時代需求。新課綱強調學習概念,而資訊科技又是一門新的科目,此文同時回應許多人對於資訊科技作為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作為一門新科目的不解與好奇。在課綱訂定過程,各領域的學習概念是如何產生?在數位化科技時代,我們究竟需要一門怎樣的資訊科技課?學生應該學什麼?本文以德懷術(Delphi Method,又稱大慧調查法)凝聚專家共識,針對課綱學習概念定義下所包含的次概念。一如本文所持的理念,課綱訂定的學習概念應該是較高層次且較寬廣的,避免流於知識細節,或時日稍久內容過時;另方面,課綱也應保留彈性,讓教師及教科書能依不同需求設計內容。本研究所得結果,也獲參採於資訊科技科目課綱附錄中的「學習內容說明」。未來此類研究若能先於課綱的訂定,將能使得課綱的制訂更具研究基礎,而不只是意見的蒐集與協商。

本期的書評,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黃庭康研究員評論出版於2014年的Reign of Error: The Hoax of the Privat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Danger to the Americas Public Schools,這本書是Diane Ravitch從教育私營化支持者變成反對者後的深刻反省,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黃庭康深具歷史社會學研究背景,他長期觀察美國的教育政策,也研究臺灣的教育改革史,這雙重的背景使得他在介紹這本書時,非常能抓住美國公共教育發展的歷史脈絡,也提醒臺灣讀者留意我們公共教育發展背景的差別。美國公共教育,在私人營辦過程中,讀者需要思考為何美國公共教育政策,這麼容易受私有化改革論述的誘惑?美國教育在像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s)這樣的私人營辦,其學校經營是如何逐漸解脫被公眾的監督?又如非營利組織「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以企業方式經營教育,為何能吸引許多有野心、具能力、外型亮麗及名校出身的年輕人在經過「為美國而教」洗禮後成為EMOs的行政總裁、特許學校的經營者、幫助州政府草擬《一個不能少》及《邁向巔峰》計畫申請書的顧問等?

Ravitch最擔憂的是介入教育的經濟勢力一直在積極培育下一代的教育私營化接班人,美國教育的公共性逐漸被蠶食被替換。這些轉折的過程,不論是本書或黃庭康的書評,都有非常精彩的描述。Ravitch對美國教育公共性的擔憂,是我們很好的提醒。黃庭康在書評最後,也以臺灣過去威權體制非預期結果所造成的臺灣教育公共性,提點讀者臺灣脈絡與美國脈絡的不同。這些提點也不免讓我想到,臺灣民主化之後強調的「下放」、「鬆綁」某種程度也成為部分家長對公立教育制度不滿的建言,體制外學校與實驗教育三法等都是這些反動下的產物。我們如何高舉教育公共性之際,也能留意公立學校無法回應社會變遷與組織改革的怠惰,更要避免美國長期對公共教育不滿所帶來的企業經營與經濟勢力介入後被遺忘的教育公共性。這本書,這個書評,提供我們很好的參照點,值得參考。

全文閱讀@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202003 (66:1期)期所有篇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