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生命的樹立--傅柯與孟子倫理思想及其對現代道德教育的啟示,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崔雪娟  黃光男  朱丽彬  王善边  王美玲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篇名
自我生命的樹立--傅柯與孟子倫理思想及其對現代道德教育的啟示
並列篇名
The Creation of Self-life--The Ethical Thoughts of Foucault and Menciu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Moral Education
作者 張鍠焜
中文摘要
傅柯主張人應當是倫理的主體,透過「自我的技藝」,如同藝術創作般塑造自己的生命,亦即傅柯認為人不應被動地受社會既定的倫理準則所規定,而應自主地設計、創造自己的生命型態。同樣的,儒家的孟子亦認為倫理實踐不是接受外加的規範,而是不斷地鍜鍊與擴充內在的道德情意,使自己的生命成為「道德的」。傅柯和孟子同樣主張倫理應是一種自我修養,然而孟子強調自我修養應朝向道德人格的培養;傅柯則主張應把生命型態的設定交付個人主觀決定,而未必是道德的型態,這是二者的根本差異。
英文摘要
Foucault proposed that man should be the subject of ethics to invent the life of himself by some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as to create an artwork. Foucault argued that man ought to escape from the ethics and orders prescribed by society, and positively work out his own unique life-style. Similarly, Mencius asserted that the practice of ethics is not simply to accommodate oneself to the prescriptive norms. According to Mencius, everyone must exercise and aggrandize his moral feelings, so that he can make himself moral. Both Foucault and Mencius viewed ethical life as a kind of self-exercise. However, there is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their doctrines. Mencius insisted that self-exercise must be orien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personality. For Foucault, one’s life type could be decided by himself only, and need not be moral.
起訖頁 203-220
關鍵詞 傅柯孟子倫理FoucaultMenciusEthics
刊名 教育研究集刊  
期數 200007 (45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該期刊
上一篇
從多元文化教育論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實踐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