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課程」研究之評析:「結構﹣﹣功能論」之取向,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崔雪娟  黃光男  朱丽彬  王善边  王美玲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篇名
「潛在課程」研究之評析:「結構﹣﹣功能論」之取向
作者 陳伯璋
中文摘要
「結構 ─ 功能論」承繼「實證主義」的傳統,強調以自然科學的典範,來建立社會科學普遍、通則性的知識體系。這派學者對「潛在課程」的研究,雖尚未發展成一定型理論,然從社會科學的哲學基礎,不難看出其研究的特性和限制。故本文先從「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分析其理論架構的特性,然後就其特性加以批判。
英文摘要
Until the 1970’s “hidden curriculum” is not characterized as “the third force”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studies. There are three distinct subgroups ─ ─ “Structural ─Functionalist , Phenomenological─Hermeneutics” and “Social Critical Theory” in this camp. Although Structural─Functionalism, shared with the positivist paradigm, are still dominant and got under control among these subgroups. The other two are offered different paradigms to open a new horizon and challenge the firs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and criticiz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f Structural─Functionalist approach. The works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group(such as R. Dreeben, P. Jackson, B.Synder an B. Bloom) are represented in terms of ontology, epistemology, axiology and methodology. Then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 are interpreted.
起訖頁 125-166
刊名 教育研究集刊  
期數 198406 (26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該期刊
上一篇
高中班級氣氛之研究
該期刊
下一篇
國中學生及其家長﹑教師對學生行為困擾問題知覺差異之調查研究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