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他人與倫理,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王善边  崔雪娟  黃光男  朱丽彬  王美玲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購買本期
篇名
神聖、他人與倫理   免費試閱
並列篇名
Sacred, Other and Ethics
作者 楊婉儀
中文摘要

本研究嘗試從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認為形上學是使得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 1905-1995)思想中的神學與人道主義得以相遇的共同基礎入手,回應Derrida對於Lévinas的批評。除了藉此回應展示Lévinas的倫理意涵與形上學的差異,並試圖從Lévinas的倫理觀點對神聖與人的關係進行論述,同時也嘗試回答承受他人的責任主體,如何開敞自身為迎接神聖到臨的拓樸(Topo)空間?此主體如何在這開敞的傷口中探尋生命的內在性意涵?如何自處於形上之超越與生命之內在的衝突掙扎中體驗存在之苦?而身陷存在之苦的主體,又是以何種方式經驗著生命?

英文摘要

Starting from Derrida’s indication that metaphysics is the common foundation which permits the encounter of theology and humanism in Lévinas’ thought, this essay attempts to respond Derrida’s criticism of Lévinas. This paper not only demonstr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thical meaning and metaphysic in Lévinas’ thought through our reply,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ine and human according to Lévinas’ ethical perspectives, but also tries to respon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ow does the subject of responsibility—who withstands the other—open himself and as a topological space which welcomes the advent of the sacred? How does the subject search for the immanent meaning of life within this wound of the openness? How does the subject situate himself between the tensions of metaphysical transcendence and immanence of life, experiencing the pain of being? How does the subject experience (erleben) life when strained in the pain of being?

起訖頁 001-019
關鍵詞 列維納斯德希達倫理責任他人DerridaLévinasEthicsresponsibilityOther
刊名 生命教育研究  
期數 201506 (7:1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
DOI 10.3966/207466012015060701001   複製DOI
QR Code
該期刊
下一篇
《論語》中喪禮的教化功能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