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本中英語「or」與漢語「或」的語義類型之比較—以《觀念物理》為例,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朱丽彬  黃光男  王美玲  崔雪娟  王善边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閱讀全文
篇名
科學文本中英語「or」與漢語「或」的語義類型之比較—以《觀念物理》為例
並列篇名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Meaning Patterns of ‘OR’ in Physics Texts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nese
作者 蔣佳玲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跨語言的比較,分析英語科學文本中「or」與漢語科學文 本中「或」的語義類型,藉以釐清英語「or」及漢語「或」所指涉的連接意涵, 並比較二者語義類型的異同,以及「or」所對應的漢語表徵方式。本研究分析 範疇為科學文本Conceptual Physics 及其中文譯本《觀念物理》有關運動與力 的主題,藉由技術建置語料庫,並透過韋氏字典、中研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 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等語料分析資源,加以分析歸類。研究發現,漢語「或」 的語義類型多達七種,包括排斥、兼容、所有、等同、兼有、列舉及近似之類 型。英語「or」則具有六種語義類型,與「或」相較,「or」的意涵缺少「兼 有」類型,實則「or」的「兼有」類型乃是利用「and」直接表述。此外,「or」 除了直譯為「或」外,還發現漢語中另有十四種表徵形式用以傳達「or」的各 類語義。綜合上述「or」與「或」的分析比較,在科學語言習得、科學文本識 讀及科學教學應用上,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英文摘要
In terms of cross language comparison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emantic meaning patterns of the logical connective ‘or’ between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nese. An ‘OR Corpus’ was constructed with the source of the texts drawn from Conceptual Physics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The texts include topics of motion and forces. The semantic meanings of related translations were mainly analyzed and categorized using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 Revised Mandarin Chinese Dictionary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Academia Sinica Balanced Corpus of Modern Chinese. By looking into the free translations of ‘or’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cases of translating ‘and’ into ‘huo’, seven meaning patterns of ‘huo’ (or) in Mandarin Chinese were identified. The free translations of ‘or’ and ‘and’ show that ‘huo’ encompasses ‘inclusive or’, ‘exclusive or’, ‘identity’, ‘all’, ‘enumeration’, ‘approximation’, and ‘addition’ meanings in Chinese. More importantly, the word ‘or’ by itself in English text does not quite express the meaning of addition. Besides, ‘or’ in English is not only translated directly into ‘huo’, but there are also 14 representative forms in Chinese to express various meanings of ‘or’ in English without the word ‘huo’. Accordingly,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science text editing and science language teaching were discussed and suggested.
起訖頁 033-064
關鍵詞 科學文本科學語言跨語言比較語義分析cross-language comparisonscience languagescience textsemantic analysis
刊名 教育實踐與研究  
期數 201612 (29:2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該期刊
上一篇
混齡教學於國中小階段之實施方式與支持措施—多重個案探究
該期刊
下一篇
學生美感經驗、創意自我效能與創造力:教師創造力教學有效嗎?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