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榮格遇上佛陀:榮格理論與觀心之比較,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崔雪娟  王美玲  李明昆  王善边  黃昱倫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篇名
當榮格遇上佛陀:榮格理論與觀心之比較
作者 林倩如
中文摘要
榮格學派與內觀認知治療(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的觀心(mindfulness,亦翻譯為正念、內觀)都同樣重視生活的覺察與體驗,更深層的意含也有明心見性之意(申荷永,2004),同為融合東西方思想之心理治療。然而,榮格學派是從生活的體悟、意象、夢境之中,瞭解無意識狀態,而拓展意識的領域(申荷永,2004);而「觀心」的體驗是對當下身體、心理狀態細緻地感受(Segal, Williams& Teasdale, 2007);此外,榮格理論乃源於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學派,而觀心則配合認知治療進行,這兩種心理治療理論有著核心理念的差異,但筆者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榮格學派與內觀認知治療在執行層面有些相似性,且目前認知治療的趨勢是更重視早年經驗的影響,以及情緒與人際技巧的介入,更有精神分析的味道。因此,本文試圖呈現榮格學派與觀心在理論與實務應用上之異同,以作為實務運用之考量。
起訖頁 72-75
刊名 輔導季刊  
期數 201212 (48:4期)
出版單位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
該期刊
上一篇
諮商中的隱喻應用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