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空間理論解讀古代「多重來源單一目標投射」篇章中的隱喻,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高等教育出版
熱門: 黃光男  崔雪娟  朱丽彬  王善边  王美玲  黃乃熒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 臺灣期刊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大陸/海外期刊   政府機關   學校系所   學協會   民間出版   DOI註冊服務
篇名
從心理空間理論解讀古代「多重來源單一目標投射」篇章中的隱喻
並列篇名
Mental Space Theory and the Metaphorical Interpretations in Classical Chinese Discourse with Multiple Source Domains
作者 張榮興
中文摘要
所謂框架,或謂腳本(scripts)、劇本(scenarios)或場景(scenes),是一套包含各種經驗的整體知識,並且常賦予情境某種特定的角度。當我們使用或聽到某一個字時,關於這個字的一連串相關情境與概念常會被誘導出來。本文以心理空間理論為基礎來探討古文中的隱喻詮釋。文章探討一個詞彙如何誘導出整個框架,而被誘導出來的框架如何變成不同的來源域,並且投射到單一的目標域。此外,本文提出了「多重來源的單一目標投射」會凸顯目標域的不同面向,致使同一個目標域有不同層次的理解。
英文摘要
Frames, also known as scripts, scenarios, or scenes, are packages of knowledge about a coherent segment of experience, and they often impose a certain perspective on a situation. The coherent package of knowledge that surrounds a category is activated when we use or hear a wor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aphorical interpretations in classical Chinese discours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Mental Space Theory (Fauconnier, 1994, 1997; Fauconnier & Turner, 2002). It has shown how an entire frame is activated by a single word and how the activated frames become different source domains which a single target attaches to. The mapping of different source domains to one target domain impose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a situation and accounts for multiple understandings of the same situation.
起訖頁 1-22
關鍵詞 隱喻心理空間理論框架理論多重來源單一目標投射MetaphorMental space theoryFrame theoryRange of the target
刊名 華語文教學研究  
期數 201203 (9:1期)
出版單位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該期刊
下一篇
對外華語之古典詩歌多媒體「情境再現」教學法

高等教育知識庫  閱讀計畫  教育研究月刊  新書優惠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知識達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